...
首页 > 宣传展览 > 史料编研
殚精竭虑 情注史志——记地方史志工作者杨文元
来源:   发布人: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1日   浏览次数: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因为选择,所以热爱”。这是从事地方史志工作的杨文元手捧200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授予“从事党史工作二十年,为党史事业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时,对自己的勤奋好学及地方史志情结的贴切释解。年过半百的杨文元,现为吴忠市旅游局副调研员、宁夏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同心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还是宁夏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宁夏党校(干部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历任同心县委党史办主任、史志办主任、档案局局长、外事旅游局局长等职务。他依托同心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长期从事征集、研究、编纂地方史志资料,凭着对史志事业的执着,倾心入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近三十年,由一名普通的史志工作者成长为地方党史研究专家。在挖掘和宣传同心红色革命历史,扩大对外宣传、开发利用人文资源等方面创造出不凡的业绩,被新闻媒体和业界称之为“拂去同心红色文化尘埃的第一人”。
 
缘结史志  创新求变
    1986年,杨文元从原同心县城建局调入新成立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从事县志资料的收集编写工作。对非科班出身的他来说,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相差甚远,面对完全陌生、全新的业务,他毫不气馁,以恭谨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业务工作,虚心好学,认真负责,很快就适应并进入角色。在同心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编纂《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组织史资料(1936—1987)》时,他负责主编的书稿,成为全区党史资料编写范本。1991年同心县委党史办组建,他服从组织安排,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这个“家”,从此与地方史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这个职业成就了自己,各种艰辛、快乐令他很是享受。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史志工作必先要具备扎实的史学基础和耐住寂寞的奉献精神。因此,他把学习放在了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位置,锲而不舍,博览群书,不知挑灯夜战了多少个夜晚,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翻阅了多少史志类专业书籍,常常通宵伏案,忘我笔耕,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北京社科院中国地方志专业本科学历。他乐于与人交流讨论,切磋琢磨,善于学习总结,积累成果,取长补短,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迸发灵感,开启思路,使学到的知识内化为思维,外化为行为,表现为能力。他常引用孔子之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地方史志工作不能学井底之蛙,要以宽广的视野和思维跳出地方地域来审视,学会宣传促销,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做到了地方志与党史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史志办与档案局合并以来,推动了史志工作的快速发展。
 
力拓史志  兢业做事
    同心县是有着悠久文明发展史的民族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从历史沿革中不难发现,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有值得追记的事件,尤为1936年红军西征时总部进驻同心,成为红军西征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在同心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设立党的机构、政权组织,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等百位开国元勋汇聚并留下闪光的足迹,以及发生的一些战役战斗和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事迹,都积淀着厚重的红色文化。
    杨文元刚进入地方史志部门时,全县史志管理和业务工作可以说是空白。当时只有县政协文史委编写了几本史志小册子,没有档案资料,要想收集编写史志资料,难度可想而知。他不安于现状,而是以有为才有位的决心,开始全面系统的了解本地史志的来龙去脉,在征集史志资料 “存史”的同时,潜心钻研、深入研究,发挥史志“资政育人”的功能,将“冷”工作“热”做,迅速打开局面。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向领导主动汇报、送阅相关资料,让领导及时了解史志工作动态,加深影响,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健全了机构。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史志资料室,进行系统整理、编目,并与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协调配合,在提供准确史料、对外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有力支持,在干部群众中有了较深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走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史志资料搜集、整理,进行史料和县情资料编写,并研究地方特色和重点史志问题,第一次证实了乔治·海德姆在同心改名马海德并参加中国革命的情况,核实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副主席为李存德,修正了红军西征时在同心创造的很多极具全国和世界影响的不朽业绩、在同心设立了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接待了斯诺、马海德的前线访问、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等事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提出同心是红军三大主力的最终会师地等,引起史志界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而又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记录红军在同心的活动,有邓小平、彭德怀、徐海东等200多位开国功勋在同心县留下的活动踪迹,被史学界称为“长征路上一大奇迹”,也诠释了红军和各族人民的鱼水关系。为此, 2011年他不远万里,亲赴美国走访斯诺故里,征集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主动地整合利用地方特色史志资源,保护遗迹,修复及陈列布展,建立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育“红色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亲历亲为  硕果累累
    杨文元从事地方史志工作以来,凭借对事业的挚爱和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经他亲手挖掘整理出的同心红色历史资料有百万多字,有好几项研究成果在史学界颇具影响。1994年他紧随西征红军在同心的光辉足迹和历程,寻根溯源,真实再现历史,申报同心县为革命老区,后被评批为宁夏革命老区一类县,获得每年500万元的国家补助老区建设资金。1997年他在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的论点。后被公认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第一个正式使用“自治”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专访党史人物,尊重历史事实,明确提出事实上同心是红军三大主力的最终会师地,成为史学界争论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同。1999年地方志、党史与档案整合合并,他有了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思路更宽了,充分发挥部门联系广泛和个人组织协调能力优势,带头实干,开发同心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业,让同心的红色文化走向新台阶。积极向县委建议,由县委书记带队参加2003年11月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老区资源推介会,同心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羊绒、白云岩、石膏等加工开发项目让与会领导和客商产生了浓厚兴趣,表示了投资意向,引起了县委、政府对档案史志部门争取成立同心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高度关注,2004年5月同心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进一步拓宽了招商引资的渠道。2003年提出的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并争取立项,开发建设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旧址为中心的红军西征纪念园,主体建筑有红军西征纪念馆,红军井、朱德为傅连暲夫妇主婚地、马和福就义地、三军会聚联欢大会召开地等遗址都分布其内。不论多忙,他常主动为前来同心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和采访报道的新闻媒体等讲解,还在红军西征纪念园先后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10多为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讲解。抓住2004年国家启动红色旅游项目机遇,主动跟自治区旅游局、发改委、党研室、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联系,积极推介同心的红色资源,并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景区各项基本功能和配套设施,使其成为历史文化蕴涵深厚,地方文化理念鲜明,集爱国主义、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融入到国家大旅游线路中。积极参与,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地方党史纪念活动、调研座谈会、史志讲座、成果展、知识竞赛等活动,接待新华社、宁夏日报、新消息报等新闻媒体对地方红色遗址、党史人物进行宣传,把同心的光辉历史成功地推向了全国,使红军西征在同心的历史成为对外宣传的亮点,一直为各级新闻媒体所关注。2002年8月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三集专题片《豫海往事——重走西征路》,以及《长征》《今日长征路》《春秋五十度》等大型纪录片有关同心资料,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2003年在《中国老区建设》杂志上推出了8个彩版的同心专版,以翔实的文字、图片介绍了同心革命老区的光辉历史和巨大建设成绩。先后修复了陕甘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办公旧址、王家堡子西征红军驻地、红城水伏击战指挥部旧址、康济寺塔、预旺古城址、预旺钟鼓楼等红军西征在同心及其他遗址遗迹,并申报为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他获悉国家发改委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消息,个人借钱请人做成档案馆库建设方案,立即报自治区发改委“排队立项”,主动找领导协调,让同心档案馆库及档案史志办公项目第一个被批建,解决了档案史志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他主编和特邀主编的书籍有《中共同心县组织史资料》《同心老区》《同心税务志》《同心妇女志》等,参与编辑出版的书籍有《中共同心县党史大事记》《光辉的历程》《群英铸辉煌》《走进新世纪》《宁夏英烈传》《中华英烈碑文选》《人民英雄大典》《中国风光物产大典》《中国革命老区》等,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论文7篇,提出的富有创新理论意识的建设性观点在宁夏、延安等地召开的史志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被多种报刊转载,论文《自治先河千古彪炳,精神文明百世流芳》荣获中国西部人文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被新华文献编辑部收入《让历史告诉未来》一书,《尊重历史实事,完整准确地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问题》《再论三军会师同心城》提出了“会宁、将台堡、同心三地同为红军大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新论点,在史学界再次掀起轰动,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获宁夏银南地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二等奖。同时还在《宁夏日报》《吴忠日报》等新闻媒体上采写报道了《历尽艰难终不悔,化作天使更护路》和《胡麻里的大世界》等文章,宣传了同心的交通建设、民营企业等部门行业。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杨文元一心扑在史志工作上,对这项事业一往情深,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凡涉及地方史志的地方到处都闪现着他忙碌的身影,他从不回避自己的努力促进了同心史志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的取得与自己恭谨严肃的工作态度分不开,每一分成绩都渗透着他的汗水和艰辛。

上一篇:

下一篇: